央广网北京7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正在向着现代化不断迈进。现在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动机械、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生根发芽,这也意味着,作为新时代农业的实践者,新一代的农民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认为:
张子雨: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新农人必须具备情怀、而针对新型农民的培养,也需要新的平台,需要企业的扶持。
这些观点当然都很有道理。那么各位农民朋友,对于新型农民有啥预期呢?相信大家也都有自己的认识。在这里,我也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想法。
新型农民,当然应该能够驾驭农业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所以新型农民首先应该有的就是专业化知识。这一点听起来老生常谈,不过这也许是新型农业和传统农业*明显的区别之一。从啥都大概会干,到把一门技术做到**,这种对比刚好就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和社会化分工的大农业的一种重大区别。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下定决心敢于改变原本的生产模式,才能这正变成新型农民。
随着农业向着社会化大生产转变,新型农民也必然要更多地进行商业活动。原本一家人,甚至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一系列工序,现在就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经济实体。这意味着今后打交道的不仅仅是土地,在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甚至可能在新型农民以后直接和土地打交道的时候只占农业生产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对自己的定位就要从农民慢慢地变成管理者,变成直接进行市场竞争的主体。
现在个性化的农产品层出不穷,原来常见的农产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品类,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就能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这也带来一个新课题:如何让农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甚至引领市场风向?这得有创造力,有前瞻性的眼光,从这一点来讲,新农业生产和时装设计有某种共通性,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同样得有创造力。
当然,从传统农民变成新型农民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肯定是艰苦的,真正能够实现这种转变的,肯定都是有农业情怀,愿意为农业做贡献的人。
新型农民的出现,当然也不能只靠个人的探索。在现代化农业的大环境下,新型农民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而这也意味着需要有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农民并不是天生的身份,而是一种专业的证明,就像技术工人、艺术家一样,意味着长期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新型农民的培训,也需要来自工业企业、农业管理部门的扶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就能看到新型农民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